呼~花了很多天才把這本書讀完,讀完心中有個感想:存心找死XD。不過還是值得的啦!有比較瞭解Rogers的成長背景還有創學派的一些態度...。不得不說Rogers真的是個內外一致的人,書本從頭到尾都有提到‘同理心’、‘真誠一致’、‘無條件積極關注’...,剛好Rogers的人格特質也很符合吧!能做到這樣的人感覺真的不多ㄟ...。在還沒讀這本書之前,受到輔導學老師的影響,總覺得‘個人中心治療’並沒有那麼‘厲害’(請原諒我的無知),可是讀完後我發現我不該這麼貶低他,畢竟能成為大師的人,真的都是有兩把刷子的!

  記得上輔導學的時候,老師沒有特別介紹Rogers的背景,也或許是我沒注意吧!囧。剛剛找了Corey的‘聖經’來看,發現他有介紹耶= =,代表我太久沒看這本書了...。還有翻了老師的講義,七個步驟也有提到一些,講義寫的比較容易懂,Rogers寫的就比較複雜;老師說對了,的確需要實驗經驗看這本書才會比較有fu。如果有興趣看這本書的同學,可以挑著章節看,因為章節間沒有連貫,有幾章是寫實驗的,沒在做實驗看了會覺得不耐煩吧?!至少我是這樣啦XD,不過我有快速瀏覽就是了。

  我覺得Rogers的成長背景還滿有趣的(第一章有Rogers自己介紹自己的人生經歷),有著溫暖而親密的家庭,不過也有不融洽的宗教信仰問題。Rogers的父母對子女的教養算滿嚴厲的,他們一家住在很偏遠的田地,因為父母認為正在成長的青少年要遠離城市的‘誘惑’。住在這樣的環境,讓Rogers開始對蛾產生興趣;他的父親為了要用科學方法來耕作田地,買了很多農業科學的書,並且鼓勵小孩們獨立幹些有用的活兒,所以也養了一些動物讓小孩子們去照顧。Rogers為了照顧這些動植物,花很多時間做實驗、讀超過他年齡要唸的書...,事後回想才發現在這時候培養出對‘科學’的尊重。

  大學的時候,剛開始選擇農科,後來,因為接觸到一些宗教的激進活動轉系念歷史;接著又因緣際會的成為學生代表到中國參加國際性的世界學生基督徒聯合大會,時間點剛好是第二次世界大戰後的四年,Rogers目睹法國跟德國間相互仇恨著,雖然他們各自看起來都滿可親的。這讓Rogers明白:即使是誠實、真心的人之間能可能信仰著極為歧異信條。這讓他化解了他們家那緊張的宗教氣氛。Rogers這時又轉而唸神學院,但是唸了之後才發現跟自己的一些想法有出入,雖然如此,他卻有個發現,發現自己對‘生命意義’和‘個體生命之建設性的進展可能’有極大的興趣;在神學院中曾經參加過心理學和精神醫學的課目和演講,常常被吸引著,於是乎,終於開啟心理學之路。一開始Rogers覺得兒童方面臨床很符合他的胃口,就往兒童方面發展。結束了實習生涯,有人聘Rogers在虐兒預防協會工作;工作中Rogers常常面對一些‘有問題’的孩子,他關心兒童們,漸漸的Rogers覺得自己不再是心理學家,而是走出自己另一條路,也就是心裡諮商中的‘個人中心治療法’。當然這過程中有許多掙扎,拜Rogers的堅持、相信自己所賜,開出了一條新路。

  這一路看下來,Rogers也不是那麼快就找到自己屬於的這位置,跟常人一樣嘛,花了很久的時間,不斷的嘗試、努力才完成這學派的創立!共勉之~Rogers相信大家都有向上的心~加油!人生...不過如此XDDD。

  接下來就花很多時間在解釋他諮商的那一套,是證明、實驗、解釋...。還滿詳細的,真的都是跟他所說的那些‘態度’有關,所以‘應該’也不會太難懂。包括「心理諮商的過程」、「關係的說明」、「受輔者的變化、會有的反應」...,可能要有一些心理諮商概念才比較容易了解吧!有興趣的人可以讀讀看,在此就不多說了。

  
《成為一個人》最後幾章是應用的部份,教學、家庭、人際關係...,這部份也滿有趣的,Rogers對教學的看法很有趣~真的挑戰一些人,難怪大家會睡不著覺。Rogers的教學當然是以學生為中心的教法,提供許多教材讓學生自動去學習而不上‘正課’,沒有考試、沒有成績...。我同意Rogers的‘有意義學習’,但同時也很懷疑這樣好嗎?或許是OK的吧?只是一直以來我們都不是這樣學習的。目前還沒遇過這種老師就是了,可能跟‘文化背景’也有關吧?覺得真正能落實這教法的應該只有芬蘭或者是非常小又能很主動的團體!

  對了,Rogers喜歡的是‘齊克果’,Rollo May一樣,而且,Rogers 跟 Skinner 有辯論耶!是同一個時代的人阿?!= =。說到Rollo May,讀《愛與意志》也相當辛苦呀!剩下一半,要堅持XD。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lovetea530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