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來想了一下,還是把《惡魔教室》和《路西法效應》分開寫比較好,寫在一起篇幅會太大,而且電影跟書的確也有不一樣的地方。真的入戲太深...,我甚至為了要搞懂‘納粹主義’、‘法西斯主義’還去圖書館找書研究,有沒有這麼認真阿?不過事實是:我真的不太喜歡看關於政治、歷史種類的書,有點想放棄深入研究的念頭...囧。

  先讓我碎碎念一下,德國人講話都那麼快嗎?還有...德國的高中生怎麼都長的那麼成熟XD;原來學生都想偷懶是常態= =。 

1868344919.jpg 

  如同之前寫的那些,是在寫:一個德國高中老師上獨裁的課,為了讓學生了解獨裁是什麼,開始一個實驗和情境,原本是好意,沒想到後來演變成失控的情形。

  
獨裁一詞來自希臘語,意思:自我統治。獨,即自我、單獨;裁,即統治、權力。獨裁體制下由個人或集團組成政府,擁有極大的權力,可以修改法律。

  在老師解釋了獨裁之後,問同學有沒有什麼例子?這時候陷入沉默的一片,在德國很敏感的當然就是希特勒納粹主義,這裡讓我很深刻的是同學聽到後的反應:
「厚!又來了」
「納粹德國是邪惡的,我知道了」
「沒錯,納粹去死」
「反正這種事不會再發生」
「那新納粹呢?」
「又不是我們做的,我們為什麼總要沒完沒了的揹負罪惡感?」
「這不關罪惡感而是責任感,我們對歷史應負有的責任感。」
「我是土耳其人。」
「責任感,誰不知道?」
老師:「知道什麼?」
「傻東德人一定不知道。」
「你什麼意思,我是東德人。」
「老師,我們可以上點別的嗎?」

  以上的對話說明學生們不相信納粹是需要被注意的東西,甚至有點想逃避的意味。老師注意到這一點後,問同學們:
「你們認為獨裁專制在德國不可能會同演,對不對?」同學:「絕對不可能,缺乏民眾基礎。」

  休息十分鐘後,教室位置的桌椅變了位置,老師說活動周可以用自己的方式安排上課。有人反對嗎?
 

1868344921.jpg 

  接著又開始上課正式進入情境實驗:「每一個專制體制都有一個核心領導角色,在教室裡,誰會是這樣的角色?」大家選出老師擔任領導人。「一個領導人要受到尊重,所以在這段期間你們要叫我文格爾先生」「沒有我的允許不能發言,發言的人要起立。」
這時候有位同學‘莫娜’覺得老師這樣做有點過分。文格爾先生說:「起立促進血液循環、脈搏下降,起立的話可以減弱疲勞感、集中精神;兩腳放平、抬頭挺胸會讓你做的更順暢。 」要求大家跟著一起這樣做,當然一定有不想聽話的人、不削這樣做的人,老師要不能配合的人離開。

  當不信服的人離開後,接著上課
:「專制重要的特徵是什麼?」蒂姆:「紀律」;「有助專制制度誕生的社會結構的背景有什麼?」「高失業率、社會不公、高通貨膨脹、政治信任破產...」這天的課結束後,大家都覺得很有趣,並與別人分享,尤其是蒂姆同學,已經開始崇拜起領導人文格爾先生。
  
  第二天上課:老師要大家一起踏步,感受團體的力量;並且幫大家排了位置,打散小團體,增加互助的機會,譬如:功課不好的坐在功課很好的旁邊,數學不好的坐在數學很好的旁邊,增加互補性。莫娜提出她的看法說:「這樣所有的壞學生被捉出來展覽一樣。」文格爾先生強調,他並沒有說功課爛是壞學生,而是要
讓大家互相幫助,讓這個團體變的更好、更強大。

  下一節上課,老師又問:人們如何區分團體(外觀上)」同學:「服裝」「製服排除差異性(去個人性)」這天,決定了專屬制服:白襯衫、牛仔褲。 當天蒂姆這位同學還把其他衣服都燒了 囧。 

 

1868344918.jpg 

  次日,大家都穿白襯衫、牛仔褲,只有卡羅因為自己穿白襯衫不好看而穿別的衣服。她男朋友說:「妳這樣就是老師口中所謂的‘自私’。」除了新加入的同學沒穿‘製服’的人,真的就只有卡羅一個,大家開始有點排斥、譴責卡羅。  

 

1868344916.jpg 

  有個同學提議取個名字,後來叫做‘浪潮’,接著有了屬於他們的標誌。決定完這些老師說我們必須要有行動,有了好主意就要去做。提議:網站、明信片...。 

1868344923.jpg 

  一連串的行動就這麼開始了。看到自己人被欺負,即使不是好朋友也會路見不平的去幫忙、與浪潮成員談論自己私密的事情、運用自己的團體力量威脅別人加入他們,不加入就有的瞧、在街上發展團體的勢力、塗上團體的標誌...。還發展出問候手勢...。就這樣,不尋常的力量漸漸擴大中,卡羅意識到嚴重性,跟莫娜一起想辦法阻止,只不過似乎沒有這麼容易...。 

1868352724.jpg   

  
終於在水上運動比賽的時候,情況整個大亂。浪潮幫要大家穿上白色衣服為他們加油,卡羅跟莫娜當然不服這個規定,浪潮幫不給進去,卡羅跟莫娜從秘密通道進入,並且發阻止浪潮的傳單,加油團亂了,在比賽的選手也互相打架...。

  事後,文格爾先生老婆跟文格爾先生吵架,他老婆說他在享受學生的崇拜、享受權力,文格爾先生生氣的回答,至少不像某人(就是指他老婆),整天為了擔心不被學生歡迎而吃藥,當然他老婆聽到這番話離開了家;卡羅的男友(水上選手的一員)也去找了卡羅‘談’,他不懂為什麼卡羅要反對浪潮,當然最後意見還是不合,卡羅的男友打了卡羅一巴掌。

  卡羅的男友跑去找文格爾先生談這件事,他認為他自己做錯了事。  

1868344917.jpg   

  老師意識到這件事情有點不對勁,星期六集合了大家。唸了大家之前寫浪潮帶給他們的心得
「大家都平等、終於找到人生的有意義、有目標奮鬥、浪潮讓我重新做人、誰最漂亮成績最好都不重要...」接著講了一些鼓勵人心的話語,全場熱烈的鼓掌,只有卡羅的男友說大家都瘋了。

  後來老師命令將‘反叛者’抓到前面來,浪潮團照做了。老師接著問:「我們要將反叛者如何處理?」大家在底下討論著。然後老師問了抓他上來的一位同學如何處理?他回說:「我只是照文格爾先生的話做。」「那如果我說把他殺了,你們就照做嗎?」老師向學生們道歉,說他做錯事。

  浪潮幫當然不覺得這事件壞事,他們覺得收穫很多,老師要他們好好想一想。就在這個時候,蒂姆同學─就是過度崇拜文格爾先生和依賴浪潮團的那位同學,無法接受浪潮幫宣告結束的事實,對他來說這可是他的一切。他拿出手槍威脅大家,射傷了一位同學同時也結束自己的生命。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我還滿喜歡這一部電影的,導演拍的很好,不只在課堂上,連課外的影響也都抓的很好,每個點互相呼應、節奏緊湊。即使我把許多劇情都寫出來了,也只是其中一部份而已,電影本身絕對是更精采的。

  ‘去個人化’的可怕,我想大家也可以在這部片中感受到,但‘去個人化’也的確有他的好處,譬如說:績效增加、力量更加強大。《路西法效應》也有去個人化的影響,但我認為《路西法效應》還加上強調情境效果,而《惡魔教室》比較偏在講‘團體’,生活中其實很多例子,譬如說:宗教團體、班級、學校、社團...,無一不是,大家真的要多提高警覺,別讓去個人化傷害你自己還有別人。

  
  換個方式來說,每一種團體到底是怎麼形成的?自己可以得到補償大概占了滿大的位置?!

補充:

  
我剛剛看了別人的網誌,多讓我領悟到一點。「並不是每個人都會信服浪潮這樣的團體」那什麼樣的人比較容易加入這樣的團體?

 
 由蒂姆開始討論,除了得不到父母足夠的關愛以外,他的人際關係也不太好,常常會被欺負的那種,加入浪朝讓他得到補償(老師關心、同學幫忙出氣)。另一個女生對自己的外表很沒自信,在浪潮裡面外表不是重要的,大家穿制服、而且大家都是‘一家人’,不會因為外表來決定要不要跟妳做朋友,她也得到了補償。還有快被退學的同學,在浪潮裡面用他的畫當作標誌,讓他覺得自己也是有用的,而不是廢人一個,他也得到了補償...。

  
去個人化讓大家是平等的,在某些方面可以補足大家有缺陷的那一部份,也許是愛、外貌、目標...。正視自己的缺點並不可恥,每個人本來就都有優缺點,沒有人是完美的!只要知道自己為何,用正確、適當的方法來解決自己不滿意的地方,相信可以降低不幸發生。


相關連結:Yahoo奇摩電影介紹、劇照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lovetea530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