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星期日看了電影《The Help》中文翻譯成《姊妹》,原本沒有打算看這部電影…。越長大越覺得西方的電影都老掉牙,不是些華麗特效動感片,就是談些「嚴肅問題」,趁機給予世人教育,但說真的能持續多久?我不清楚,正常人一個禮拜大概就很久了吧?然後到底能夠改變什麼?我看不到…。以讓我印象深刻的《血鑽石》來說,大眾有因此而抵制鑽石嗎?還不是一大堆人搶著…,喜好問題才是重點??而《The Help》談的是種族問題,我想有關種族的問題在這世界上永遠不可能會消失;就類似談男女平等的問題,或許某程度上男女可以擁有相同的權利,但天生身體器官的差異,要完全‘一模一樣’倒是有些困難!?不管是種族問題或是男女平等,「尊重」確實是解決的不二法門。畢竟‘無形’的東西真的很難拿捏,不過被注意到然後能夠拿出來討論是件好事。該怎麼做,大家也都心知肚明?!「知道是一回事,做到又是另一回事。」台灣其實也有類似的問題,外籍新娘或外籍幫傭,怎麼看待她們?外省人、閩南人、客家人以及原住民之間的糾葛,雖然沒有像黑人白人那樣明顯,但多少還是無法一視同仁?!在這邊就此打住,因為在這篇我不是想談論這個問題。


 3947.jpg  


  在看電影的同時,我已經默默站在黑人那邊!心中一起跟他們咒罵高傲到不行的白人…,太氣了,實在是。才發現自己還是吃「為弱勢發聲」這種菜,還以為膩了呢(笑)。這讓我想起村上春樹在耶路撒冷文學獎發表的一小段內容:「若要在高聳的堅牆與以卵擊石的雞蛋之間作選擇,我永遠會選擇站在雞蛋那一邊。

 

  「You is kind You is smart You is important.」(is為黑人方言用語。)這是黑人幫傭愛比琳每天對照顧的白人小孩梅茉莉說的一句話,也是讓我哭的一句台詞,沒錯!我看《The Help》有哭XDD(哭點很低嗎??)《The Help》會吸引我的原因,讓我有衝動寫下此篇文章的正是「找尋自我價值感」,也是最近我個人在處理的議題。

 

最喜歡的小片段,好溫馨。

 

  想先說聲抱歉,看完電影後馬上找了原著來讀,而寫這篇文章前言的時候,原著讀到一半,幾乎是寫看完電影給我的感覺。現在原著讀完,全都印在腦海裡,甚至有點混在一起XD。看電影跟讀原著感覺有點不一樣!看完電影帶給我較多感受的確是「找位置、尋認同」,但讀完原著的感覺比較像黑人幫傭與白人太太之間拉扯的故事,還有愛比琳努力爭取、突破黑人在社會上永不得翻身的階層!不過前面已經說過我的焦點,以下會是電影與書的故事內容結合。

 

  我想,以本故事的背景,白人可以看成「主流社會」,生活較富裕,社會上較有地位。看似什麼都不缺,怎麼人們沒有因此而過得幸福快樂?我覺得西麗亞是一個代表,從鄉下來的女孩嫁給一個又帥又有錢的老公,卻一點也不快樂。記得黑人幫傭米妮曾經在西麗亞家碎碎唸說:「白人總是身在福中不知福(類似的意思,我忘了)」。在我看來,西麗亞極需要‘外在事物’來肯定自己。譬如說:替老公生個小孩,沒有‘天份’做家事卻想學煮飯給老公吃,讓老公覺得她是家事高手,或者希望藉由慈善會幫忙交到朋友…。當這些事情一直得不到,流產四次,因為老公是有權女希莉的前男友而交不到朋友,一直學不會家事而隱瞞老公顧傭的實情…,活在緊張焦慮不快樂中!但其實她老公強尼根本不會因為沒有小孩或不會做家事就不愛她,只希望她能過得開心。還好有米妮的陪伴,讓她慢慢活了起來。

 

Minny_01.jpg   

 

  跟現代差不多,我們常用‘外在事物’來衡量自己有沒有價值好像是最簡單的方式!但同時也是最愚笨的方法。如果是學生大概就是功課好不好,如果出社會大概就是有無一份薪水高的工作?結了婚的話,大概就是有沒有孩子?有孩子的話,就看孩子有沒有出息…好多好多,會不會太累人?而且有很多無法控制的因素,為什麼要因為外在事物而沮喪?為什麼就不能好好喜歡自己所擁有的?不需要任何理由的肯定自己。

 

Aibileen_04.jpg   

 

  身在正常家庭的梅茉莉卻遇上一個忽略自己的媽媽。我常常覺得孩子最重要的就是得到愛,能是親身父母親給的當然是最好,如果不幸沒有的話,至少也需要有一個會愛這孩子的人,還好李佛太太雇用了愛比琳!當然,等梅茉莉大一些開始上學後,可能被教導白人與黑人間的不同,這時候則會出現另一個困擾:「為什麼愛自己的人膚色跟自己不一樣?」書中梅茉莉就常覺得自己的親生母親應該是愛比琳,甚至畫畫時把自己的膚色塗黑!要是被親身父母親看到,那還得了?該有得熬。要像史基特可以和自己家的黑人幫傭康絲坦丁處得好,可能需要等待年齡成熟些,加上肯定黑人幫傭是自己的重要他人!

 

  我們終其一生好像都想得到父母的認同,不知道到底是誰施展了這個可怕的魔咒…。史基特的媽媽一直想讓女兒嫁出去,但她卻一心一意想去紐約當作家!!為了這個夢想,也為了替黑人朋友伸張正義,史基特可以連朋友都得罪光光,連好不容易可以論及婚嫁的男友都跑掉。還好最後有得到媽媽的認同~,我想這就是父母吧?!當身邊所有的人都不諒解你,父母親總是默默的為自己的兒女打氣。不過像史基特這麼幸運的人或許不多,當全世界都無法同意你的時候,千萬不要放棄,你可以騙任何人,但終究騙不過自己的心。

 

 Skeeter_03.jpg  

 

  連基本生活都成問題且處處被壓榨的黑人,似乎沒有時間想自己是誰?擁有什麼夢想?更別說是去實現了…,能夠在社會上‘方便’一些,被當成‘正常人’看,好像就足以阿門。這樣環境下的愛比琳跟米妮,在我看來她們應該算是特別的?有自己的想法想做些什麼或是‘不隱藏’自己的個性(笑)。

  我非常喜歡愛比琳這個角色。書中描述,她視自己為保母而非幫傭!等孩子們到一個年紀就會辭職到下一戶人家工作。而且很勇敢的為黑人們出頭~。雖然最後她的英雄事蹟帶來百般刁難,但也該是時候做「真正的自己」。書中史基特小姐要去紐約前已經推薦報紙讓愛比琳寫家事專欄,在那年代可以與白人一起‘共事’!酷不酷?!之後一定有別的艱辛路要走,但至少她為黑人同胞開創了一個希望。

  米妮個性爽朗,直言不諱,很會做菜,講義氣,唯一害怕的事就是老公家暴。書中的米妮在愛比琳的鼓勵下,終於逃脫了老公,決定走出來不再過緊張兮兮的生活。

  

 Skeeter_05.jpg  

 

  一路介紹下來可以發現主角都是女性為主,不管是白人還是黑人!我想,看完《The Help》也能帶給女性一些勇氣及希望,「成為」自己。其實做自己真的沒有想像中的可怕或困難,不過必要條件就是先學會了解妳自己!!

 

圖片來源:

官網

影片來源:

Youtube



arrow
arrow
    文章標籤
    認同 種族
    全站熱搜

    lovetea530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