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台灣出版的《村上春樹雜文集》裡面也有三篇關於地下鐵事件的文章,其中我想以「東京地下的黑色魔法」這篇關於奧姆真理教的一部份來作為開頭。P.s.我覺得這篇寫得不錯,有興趣可以參考參考。
我跟歷史不熟,每次在說什麼世代、戰後生活、泡沫經濟化…我都不太懂,誰誰誰統治國家、領土有多少、誰發起叛亂感覺都離我好遠好遠,沒有辦法真實感受。我只知道阿嬤爸爸媽媽小時候生長的環境跟我們很不一樣,每天過著不太能吃飽的生活、身上的衣服鞋子也都很少甚至只能穿破爛的、沒有什麼奢侈品可以‘看’或擁有、沒有電腦手機高科技、不是每個孩子都能受教育,相反的必須從小就幫忙賺錢……,大體可以說生存不易,因此怎麼樣吃得飽、穿得暖成為他們主要關心的事情,而日子相當困苦、被人瞧不起也在心中組成某塊自卑的傷痛。經過他們的努力,我們這一代大多數的孩子出生不怎麼愁吃穿,有電視、玩具、遊戲機相伴,父母也儘可能讓孩子讀書受教育,最好一路飆到博士班,然後成為世界注目的焦點…。
是阿!幻想中、獲得不到的東西總是最美~殊不知不管‘在哪裡’都不會只有「全然」的快樂而已…。我想這點大家應該慢慢感受到了,不是到了某種境界苦痛自動就會消失,長大就會好了、以後就會好了,這絕對是天大的謊言,但依舊不少人這麼相信著…。
上一篇提過《約束的場所》中的受訪者感覺都很像,算在不錯的「正常」中產家庭成長,基本上也都算認真用功,成績不錯,交友圈較小,常思考生死、宇宙的東西,雖然對身邊事物有所批判,但沒有什麼積極行動的作為。如果早出生些,在經濟正起飛的情況下,這些算聰明的朋友即便有不滿,還是會在企業底下乖乖工作吧?!
然而在某個時間點,他們對被社會體制「接受」這件事,開始猶豫、拒絕。這是重大的轉變。到底是什麼讓他們這樣改變的?答案很清楚。社會本身喪失目的了。說得稍微具體一點,是喪失了眼睛看得見的目的。當被「社會化」變成不是顯而易見的善時,他們開始宣言「NO」。那與其說是反抗,不如說處於直率的疑問的延長上。(戰後五十年這麼熱心地工作,繼續追求物質的豐富,結果我們到達什麼地方了呢?)(摘錄:《村上雜文集》P192)
雖然村上在說日本的現象,但我覺得跟台灣很像,走到現在會覺得‘社會的經濟發展’跟‘個人的幸福’沒有太大的關係。現在工作時間普遍很長(尤其責任制性質的工作 囧),薪水很少(有時候老闆跑路還領不到薪水= =),工作環境也不是很穩定(無薪假、莫名奇妙被裁員…),物價還不停上漲…。如果以先前的價值觀:買車買房是幸福的話,現在非常多人即使每天只吃泡麵、十元麵包,不能額外開銷好幾十年還買不到…,未來好像沒有‘得到幸福的希望’,人生到底有何樂趣可言?當然,也有許多日日夜夜在打拼的人,雖然他們也對未來抱持著懷疑,但仍繼續忍耐著做。
像我這種對於現況環境懷疑而暫時‘冰凍’的人應該也不少,但是社會面對暫時停下腳步的人非常不友善,這也是可以理解的:「我們做得要死不活,你們卻在那邊輕鬆懶散,根本是腐化社會的人渣,絕對不能容許!」其實也就是立場不同罷了,我們正在鬆動舊有的價值觀,尋找和建立新的價值觀是需要一段時間的,你們很辛苦,我們也在努力啊!
或許台灣相較日本是比較有包容心的??我由衷感謝。不過還是同意村上說的,社會需要對這些暫時產生懷疑的人有所接納,不然像地下鐵事件般的悲劇還會繼續發生。只要存在,必有出口!跟吃飯喝水尿尿跟大便一樣,只進不出,沒有死必有其他方式作為出口,最激烈的手段:開刀強迫取出。
在社會不太允許人可以「脫離社會」的壓力下,奧姆真理教會龐大起來也不是不能理解。‘宗教’向來是社會比較能接受的方式之一,對於社會徬徨的人無論是釋放壓力也好,或帶來希望也好。麻原向大家表達的是一種「理想」生活般的樣貌,打造一個桃花源,確實比起「原本的社會」更吸引人。
但是這之中有個問題,馬上拋下原有的東西,投入一個新的地方生活,是不是意味著把自己交出去呢??我的煩惱你能幫我解決、我的理想未來你能幫我實現,一昧的相信、把自己交給別人或許比較輕鬆,但這樣「你還是個人嗎??」(這邊可以參考《地下鐵事件》P562)
上一篇我提到自己跟奧姆真理教的受訪者個性頗相像,說不定在那個環境、地點、機緣下會加入奧姆也說不定,那之間的牆比我們想得還要薄很多…。
生在台灣,遇到相似的背景,確實我承認有找尋「宗教式」的幫忙。說起來也算是緣分,那是我大學時期認識的老師之一。小時後一直對人生意義抱持疑惑的態度,研究了很多,星座啦、紫微斗數啦、卜卦啦、塔羅牌啦…都無法說服我,大環境下覺得自己不科學,所以想說找點別的科學一點的方法吧!我開始學習心理諮商輔導,也接受一年的諮商,但依然無法讓我心情更平靜,就這樣我畢業了…。
因為以前只是照著大人的要求行事,等到要找工作時並不曉得自己要做什麼、想做什麼,或許大家會建議找尋自己讀的科系的工作,雖然我考試都拿前三名,不過某方面可以說那是假的,我完全是背出來的,不懂其中的內容,應徵工作問相關問題根本回答不了,遭受碰壁是一定的。然後隨便找了工作來做,雖然沒有什麼困難之處,也都應付得來,但工作時間偏長薪水也不高,覺得日復一日,我被掏得好空好空,也不知道是否剛好,身體變差就辭掉工作。那一陣子真的很低潮,身體很差,胖了十幾公斤,臉上不停冒痘痘,不像學生時期,讀書讀不好還可以被接受,畢業沒工作好像是罪人一樣。我時而不時不停的大哭,好幾次都很想自殺,不知道自己現在是什麼狀況。
然後,我聯絡到老師,他剛好要來我住的縣市開課,所以開始了我的治療之旅。我接觸的是新時代的賽斯,不知道大家是否知道,許添盛醫師是領導人,他有很多公開課程可以在線上聽。說這個不是要推銷,也不是要叫大家信教什麼的,有興趣的人可以找書來看看(有13本,賽斯文化出版)。
跟奧姆不一樣的是我花了將近一年的時間重新整理我自己,然後再花幾個月的時間建立自己新的價值觀,持續進行中…,要說之間的歷程大概可以在寫另外一篇吧!!不過這邊想要說的重點是我們終究得在這個大環境下生存,並不是把自己圍起來建立小世界就得以安穩。就算能安穩也是暫時性的安穩?!對於‘純粹’這兩個字,我抱持懷疑的態度。
曾經在電視上看過一句話:「人生突然改變的話會很辛苦喔!」的確如此,我要是繼續聽‘大人的話’或許比較輕鬆也說不定,不過心中萌發想要踏實快樂的感覺越來越巨大,所以這也是我自己要承擔的結果沒錯…。確實重新整理不比原來的樣子更容易,也有更累更慘的時候,但至少那是活在這世界來體驗種種的証明。
最後很推薦《約束的場所》後面,村上與河含的對話。有一些對話很有意思,村上提到地下鐵事件「受害者個別所受到傷害的質,或許有些地方跟自己內心一直擁有的某種個人性被害類型相呼應?」在讀受訪者文章的時候,有好多就那一天剛好如何如何,有因此受到較嚴重傷害也有因此而受到較少波及的,是不是很有趣呢?
「這邊是對的,那邊是錯的,所以請回到這邊來」這種說教,我想也是沒用的。普遍來說,不論報章雜誌媒體甚至書籍大多都是這樣的方式,特別沒有說服力(笑)。總之,沒有進入脈絡看的言論對我來說都是泛泛之談。不要喝酒、不要抽菸誰都說得出口,但是對於喝酒抽菸的人,這行為對他一定有某種特殊意義,純粹禁止與說教,真的浪費口水而已…。
我想,村上春樹這兩本書提供一個良好的示範,對看事情的角度與討論是有很大貢獻的。讀完後不只對事情更了解,也會一再勾出內心深處那一塊,值得一讀。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