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曾是在海洛因中失去理想的革命份子,
在犯罪中失去操守的哲學家,
在重刑監獄中失去靈魂的詩人。
我逃亡了大半個地球,
才學會什麼是愛,
什麼又是命運和抉擇……
與本書在學校的書店相遇,當時我一看到這樣的簡介就決定要讀它!
題外話(可跳過這段):我向學校圖書館推薦這冊書,雖然圖書館很快就買了,也幸運也成為第一個讀者,但是圖書館剛開始居然是先給我下冊,要我怎麼讀? 囧。原本想試著先讀下冊,但是我是那種一定要先搞清楚來龍去脈的人,突然要我重中間插入,很痛苦。人名阿、誰跟作者是什麼關係都不知道,故事說到哪?為什麼會發生這種事?毫無依據。好險圖書館幾天後上冊也給我了,我才能正式進入《項塔蘭》。
我喜歡自傳式的故事,不是‘完全’虛構的故事。《項塔蘭》的作者 葛雷哥里‧羅伯茲 千辛萬苦把他的人生故事用小說呈現出來,加上「學會什麼是愛,什麼又是命運和抉擇…」這段話相當很吸引我;想想看,曾是一個被社會認為是‘危險’、對身邊感到‘失望’的人,經過了時間、空間的變化,重新找到‘意義’的過程,那是多麼的有趣?我一直相信每個人本身都有某些力量可以找到自己的位置,不管需要花多久的時間、中間過程多辛苦,最終一定可以找到自己這一生的價值。現在作者 葛雷哥里‧羅伯茲 定居孟買,主要協助民間團體為貧乏的醫療服務貢獻心力。(整個很存在主義 噗)這麼精采的人生故事,我怎麼能錯過?
故事內容我不想透露太多,因為整個故事很難簡略說的完整,不管怎麼樣都覺得少了些什麼。真的要自己看比較有感覺!
看完《項塔蘭》後,最過癮莫過於:像親身去印度住了一陣子。跟印度在地的人民有了聯結、交了許多拜把兄弟的朋友、適應多元種族的印度,甚至還會講幾種印度語言、知道在印度如何生存、住過貧民窟、待過可怕的印度監獄、打過一場非常艱難的戰、體驗失去、受到背叛的痛苦…。(想像力無限正是看書最有趣的地方。)
印度人感覺都滿有哲學的,是生活環境導致的?《項塔蘭》裡面也有一些哲學的討論,有些感覺有點塞斯(哈德拜的哲學觀)─宇宙論…我想可能還是有受到宗教影響?
分享《項塔蘭》中,我最喜歡的兩段省思:
P662 剛開始,我們真正愛著某人時,最大的恐懼是心愛的人不再愛我們。其實我們害怕的是即使他們已死去,我們仍無法停止愛他們。
最大的敵人確實是自己,其實是自己無法承受而牽扯到別人那。Freud說的為了降低焦慮會使用防衛機制,我想是人之常情,但重要的是視情況調整自己的狀態,只有自己能讓自己維持平衡。
P916 「過去」這件斗篷,以感覺為補釘,以象徵符號為絲線,縫綴而成。大部分的時候,我們所能做的,就是把這件斗篷披在身上,以求舒適,或在我們掙扎著前進時,把它拖在身後。但是事事皆有因,皆有意義。每個人生、每份愛、每個行動、感覺、想法,都有其理由和涵意,都有其開始,都在最後發揮某種作用。有時,我們真的看見;有時,我們把過去看得非常清楚,把過去各部份的傳說了解得非常透徹。因此時間的每道縫線顯露其目的,且蘊含某種深意。任何生活不管過得多富裕或多貧窮,生活中最睿智的東西莫過於失敗,最清楚的東西莫過於悲傷。而根據其給予我們的小小寶貴洞見,就連那些可怕、可恨的敵人,苦難和失敗,都有其存在的理由和權利。
我想大部分的人都不喜歡處於不舒服的狀態,不想要有負面情緒、不想要失敗、不想要被當、不想要失戀、不想要分離…,但是沒有這些東西我敢說人生不是彩色的。
我自己對不舒服的狀態確實又愛又恨,愛的是:這些不舒服讓我看得更清楚自己要什麼、適合什麼;恨的是不舒服真的讓我痛不欲身、想要一了百了XD。我想這個信念也決定我喜歡的故事類型,像是《追風箏的孩子》、《燦爛千陽》、《時空旅人之妻》,我喜歡那個反差!惡劣環境中有著最真誠、最堅定的牽絆。但在現實生活中,我真的希望過得舒適一些 噗!一直吵架、猜疑、分離…真的很累人阿~,不會故意製造難堪的處境,但該來的時候不會逃避。
對印度有興趣的人真的可以讀《項塔蘭》,還有推薦給喜歡探索生命意義的讀者。或許會覺得故事有些戲劇化,我想也不多人會有這樣的人生經驗,但我想每個人多多少少還是會有一些投射出現。
留言列表